【竞跑者】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来看看这些地方的做法(三)

发布时间:2023-10-26 00:00:00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期间强调,要从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入手,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我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主动响应、大胆探索,共同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形成了一批创新性举措、突破性抓手、标志性成果,由破题起势转为整体成势。今天,我们来看:

台州市深化小微金融领域增值化服务,全力打造普惠金融示范标杆;

丽水市实施涉企投资服务集成改革,力促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杭州高新区(滨江)深化知识产权“一类事”集成改革,以增值化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

湖州南太湖新区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发展。


台州市

深化小微金融领域增值化服务,全力打造普惠金融示范标杆

近年来,台州市把全面深化小微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作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企业融资辅导、金融征信体系、矛盾纠纷化解等增值服务,形成“金融生态良好、市场竞争充分、金融创新活跃”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从小微金融增量扩面降本增效向小微金融领域增值化服务全面升级。

1.瞄准企业融资辅导,推动服务关口前移

一是打通信息壁垒,实现直融辅导高效直达。通过台州融资辅导中心开展股权融资辅导和发债融资辅导,为创业企业打造强实战、全方位、系统化、全生态的综合服务体验。

二是细分要素市场,实现专案辅导全面深化。组建金融顾问队伍,开展功能性对接和金融辅导服务,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协作,为小微群体提供财务、税务、法律等定制化服务。

三是推进部门联动,实现团体辅导扩面增量。联合各部门各金融机构持续开展直播课堂、恳谈座谈、银企对接,文化礼堂等融资辅导活动,融资辅导中心共组织线上线下培训会议401场,辅导对象4.48万人次。

2.构建多维征信体系,稳定企业融资预期

一是建立全国首个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汇集30个部门118大类4000多细项共4.68亿条信用信息,为84家市场主体的信用建档,使贷前调查成本从户均20小时、400元降为零。

二是设立全国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共建、风险分担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共富保”“科创担”等近30个担保产品。截至 2023年8月末,共为5.46万家企业提供增信担保,在保余额达196.17亿元,单体在保余额居全省第一。

三是创新个体工商户综合服务数字应用。上线全省首个个体工商户综合服务数字应用“台惠富”,推动台州小微金改“由小至微及末”延伸。截至2023年8月末,全市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947.73亿元,同比增长28.48%。

3.打造金融共享法庭,化解金融矛盾纠纷

一是助力银行机构风险隐患“无痕无感”化解。推动银行将未逾期客户纳入调解,通过共享法庭的早期介入,实现资产质量显著好转。截至2023年8月末,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路桥区域不良率仅0.74%、0.82%、0.72%。

二是助力债务人信用修复重塑信心。针对逾期或正处于重组阶段、有调解意向的债务人,通过展期、续贷、降费、降息等方式,充分缓解债务压力,提升向好动力。

三是助力监管部门积案化解。对于疑难积案,推动辖区内银行机构拓宽调解弹性空间,并无缝引导至共享法庭开展调解和司法确认。全市推广以来,消费者因还款纠纷的投诉较去年显著下降。

丽水市

实施涉企投资服务集成改革,力促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丽水市围绕企业投资项目招引、开工建设、落地达产等全链条服务,创新涉企投资服务“多合一”集成改革,整合叠加各类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服务模式,重构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涉企投资服务场景,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今年1至8月,丽水市共引进亿元项目133个、同比增长19.82%;总投资额549.1亿元、同比增长38.17%。

1.强化多元协同,推动投资服务“场景化”集成

一是搜集分析改革需求。开展“投资服务·我来评”活动、依托市人大调研问题库等渠道,收集分析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企业投资服务需求,梳理形成5类30条的《企业需求〈投资项目分账〉一本账S0》。

二是系统梳理服务事项。政企社协同联动,将政府职能、社会服务资源和市场专业机构功能,梳理为4类55项基本服务事项、7类35项增值服务事项的服务清单。

三是重构输出服务场景。集成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资源、叠加服务功能,构建涉企投资服务“一类事”服务场景,细分推出涉企水电气网“多办合一”等7个服务场景,并配套建立动态迭代机制。

2.整合服务资源,推动投资服务“一站式”供给

一是线下一中心。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投资服务专区,推动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院校律所等社会资源统一进驻、集中办公,并配套设置全程代办等服务模块,实现全流程投资项目服务统一受理、统一审查、统一反馈、统一出件。

二是线上一平台。打通水电气网等公共服务企业系统,上线“i丽水”涉企投资服务专区,分类设置办事模块,推动线上线下涉企投资事项协同联动、集成办理。

三是中介一超市。迭代优化“网上中介超市”平台,“零门槛”“零收费”面向全国引入98类6128家中介机构,为中介服务对象提供“多样选择”,确保服务需求“一站解决”,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约18.19亿元,节约率达22.51%。

3.创新服务模式,健全投资服务“长效化”机制

一是探索“即申即达”服务模式。实施“拿地即开工、拿地即通电、审批即代办、吹哨即报到、竣工即验收”服务模式,服务东旭光电、中欣晶圆、晶睿电子、同创特材等8个项目实现“百天内厂房结顶、一年内建成投产”。

二是打造“四长协同”服务模式。创新“链长+院长+校长+行长”四长协同服务模式,由市领导担任“链长”,统筹中科院丽水工作站、丽水技师学院、商业银行等主体,协调解决科技、人才、金融等重大需求,构建重点产业服务新生态。近四年,丽水经开区共落地半导体项目31个,总投资近600亿元;今年1至8月,实现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212.6%。

三是塑造“管服一体”服务模式。坚持推动监管从“处罚为主”变为“预防为主”,整合监管部门力量,汇集调解机构、律师协会等法律服务资源开展“企业体检”,为企业普及法律“底线”和运营“风险点”。如景宁县实行企业合规管理专项行动,累计开展体检服务800余次,解决企业法律问题600余个,涉及合同金额1.6亿元。

杭州高新区(滨江)

深化知识产权“一类事”集成改革,以增值化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

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深化知识产权集成改革,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从“一件事”拓展到“一类事”,构建了全领域、全周期、一站式的服务体系。该区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连续三年获省“科技创新鼎”,两项创新试点经验经国务院发文向全国推广。

1.政府侧汇聚资源,助力企业释放活力

一是制度从“零散型”到“体系化”。迭代产业政策,每年提供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知识产权发展。聚焦企业创新需求,梳理各级各类事项,知识产权集成服务规范列入省标制修订计划,知识产权服务“一类事”改革列入杭州增值化改革试点。

二是服务从“单环节”到“全覆盖”。线下建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集聚多个国家部委受理点等52家单位,服务范围涵盖全领域。线上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集成76个高频事项一站式网办,上线全省首个云上品牌指导站,服务事项涉及全门类。

三是保护从“单个点”到“一张网”。多部门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行政、司法等方面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打造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发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防范和应对手册》,为120多家企业提供重点商标海外监测、目标市场知识产权风险排查等增值服务。

2.市场侧推进转化,破解行业发展困境

一是创新金融模式破“融资难”。全国首创基于区块链存证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新模式,发行全国首笔包含数据知识产权金额1.02亿元的证券化项目。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银行基准利率50%的贴息资助,今年以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超44亿元。

二是优化配套支撑破“转化难”。举办“IP数智领航”行动发布会,构建专利开放许可发布撮合平台,已面向企业开放可转化专利成果100余项,成功举办相关供需对接培训会18场。

三是用好运营基金破“培育难”。设立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重点关注智能制造等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累计投资11个项目1.86亿元,被投企业已申请专利300余项,3家企业上市。

3.社会侧数智赋能,塑造区域发展动力

一是集成全球数据资源,实现专利数据“一库查”。建设长三角首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专利数据为核心和索引,贯通工商注册、技术标准等7.2亿条多维数据,构建数据中台,支撑3000余家企业布局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迭代物联网平台,打造运营场景“核心区”。升级区域创新支撑等核心功能,链接服务政府部门、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等六方主体,联通创新供给、产业需求、资本赋能三端,深度链接服务近300家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2000余件。

三是探索专利导航模式,升级产业创新“风向标”。建设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开展数字安防、生命健康等10项产业导航,生成26项专利微导航,绘制8份产业创新图谱,助力企业明晰创新路径,推动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决策融合。

湖州南太湖新区

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发展

湖州南太湖新区围绕人才培养、招聘、管理、发展等不同阶段需求,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增设人才服务窗口,积极谋划全周期服务“一类事”,梳理形成路演展示、投融资、园区对接等各类增值服务18项。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高端人才交流对接活动152场次,走访高层次人才企业180家次,为人才提供各类服务超5万人次。

1.聚天下英才,搭建人才载体联盟

一是构建引才共同体。打造“创业、服务、投资、生活”人才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平台联盟,推动34家单位加入。

二是优化人才服务。广泛调动市场社会力量,招募人才服务“合伙人”,吸引108家商家为人才提供“医、食、住、行、创、享”六个维度20余项优惠服务,切实提升了人才“引、育、留、用”的“硬实力”和“软环境”。

三是深化人才对接。为资本、项目和人才牵线搭桥,定期邀请产、学、研、金等领域杰出代表,组织开展以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为主题沙龙的“行业菁英荟”活动,推动资本、项目、人才深度融合发展。

2.筑引凤高台,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制定“南太湖精英计划”“南太湖特支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等人才引育七大计划,对接国内外高端人才资源机构,主动参与海内外大型人才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全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等促进成果转化的活动载体。打造柔性引才平台,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搭建“院所专家+新区企业”面对面交流平台,以“潮音桥”科创沙龙、西塞山系列讲座等为主要载体,常态化邀请行业先锋、专家学者、人才企业家、技术大咖参加交流活动,组织专家入企服务解决技术难题,促进院企合作、双向奔赴。目前新区34个创业平台入驻人才项目300余家。

3.创智慧未来,支持创新创业发展

建设全球人才路演中心,设立4个路演厅,常态化开展人才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打造海外视频中心,为企业开展云洽谈云对接提供服务。长三角人才服务中心驿站、人才银行等为人才提供咖啡饮品和休闲服务,新区2个人才驿站已服务来湖创业就业学子以及各类高层次人才327人次。深化“创业第一见面人”服务模式,把增值化政务服务拓展到园区、商业区,邀请政策业务骨干、法律专家等担任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择业、选址、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有机贯通创业者入市“前、中、后”各部门工作职能。


来源:浙里改